close

 

壹、前言

近幾年來恐怖活動的方式不斷的隨著時代在更新,從手法、目的都和 以往大不相同,科技進步的同時,恐怖活動也隨之全球化,造成的傷害也 日漸擴大,近年來最有名的則是「伊拉克和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以下簡稱 ISIS) 最有名。「伊斯蘭國」並不是一個新的名詞,其所代表的是政教合一的伊斯蘭世界。早從穆罕默德在622-632年統一阿拉伯世界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世界,接著由其繼承者哈里發們(Caliphs)繼續向外擴張所建立「哈里發帝國」(伊斯蘭封建王朝),「古伊斯蘭國」就存在,。2014年6月29日,「伊斯蘭國」恐怖組織領袖巴格達迪宣布即位為「哈里發」並宣布建國,並開始一連串的恐怖活動,包括了:為了對美軍空襲行動的報復。2014年美國記者詹姆斯.佛利(James Foley)、斯蒂文.J.索特洛夫(Steven J Sotloff) 及英國人質大衛.考索恩.海恩 斯(David Cawthorne Haines)被斬首的影片。2015年1月,伊斯蘭國,又以兩名日本公民後藤健二和湯川遙菜,要脅日方在未來72小時內,交付2億美元的贖金,否則將把人質處決。2月又以火刑處決了約旦飛行員卡薩斯貝(Maazal-Kassasbeh)。11月13日與14日凌晨發生於法國巴黎及其北郊聖但尼的連續恐怖攻擊事件,共造成來自26個國家的130人死亡。2016年3月23日,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發生多起連續爆炸案,造成34人死亡,200多人受傷。由此可知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及網路媒體的快速散播性,雖然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也讓恐怖主義有機會迅速的散播至全球各地,造成全球性的恐慌。因此,如何有效的反恐也成為了一大難題。藉此想以ISIS興起事件來探討非傳統安全下恐怖活動的發展及該如何有效的防範。
 

貳、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定義

 (一)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觀念的區別

傳統安全係指冷戰時期涉傳統軍事、政治和外交的衝突等國家安全問題,而非傳統安全則是隨著冷戰的結束、快速全球化所產生的安全問題。所謂「非傳統安全」,是相對於「傳統安全」的說法,也是一 種「新安全觀」。

表一、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區別

 

傳統安全

非傳統安全

對象

國家

個人、社會、國家皆有

問題

單一,集中於軍事行動和戰爭

多樣,各種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相關性、多樣性

問題的成因

表現在國家間,是來自外部的

有來自外部、內部或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方式

軍事實力、結盟和戰爭

多樣性

時間的劃分

冷戰時代

後冷戰時期

維安方式

國家行為體為主

跨國聯合行動為主

(二)非傳統安全觀的興起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研究國家安全學者意識到國家安全威脅已不限於軍事威脅,對人類安全、國家安全的威脅已不容忽視。「非傳統安全」問題開始登上國際戰略舞台,成為安全戰略重要議題。國家安全問題跨越了國界,衍生成國際或全球性安全,安全威脅也由傳統的軍事、政治等層面,轉向擴及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各層面,亦有學者主張把資源、環境、人口等問題都包括在內。

(三)非傳統安全之特性

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相較,從其分布範圍和危害方式來檢視,具有一些明顯的特點:

1、跨國性:非傳統安全問題從產生到解決都具有跨國性,受到全球化與資訊化的影響,其不只是對單一國家構成安全威脅。

2、不確定性:非傳統安全威脅不一定來自某個主權國家,往往由非國家行為體如個人、組織或集團等所為。

3、動態性:非傳統安全因素是不斷變化的,以其中的恐怖主義為例,隨著恐怖主義的不斷演進,反恐成為全球性合作的重點,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指標。

4、隱密性:透過網路,恐怖攻擊活動、電腦駭客入侵及犯罪行動其活動隱匿不易被測知,使危機更難以掌握和有效應變處理

(四)非傳統安全問題

一些西方學者的研究著作中認為非傳統安全問題應包括資源短缺、人口膨脹、生態環境惡化、民族宗教衝突、國內動亂與國家分裂、經濟與金融危機、恐怖主義、走私販毒、經濟難民和非法移(難)民、傳染疾病、地下經濟、國際腐敗、海盜、非法洗錢等。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應該將技術和武器的非法轉運、核能危險材料的運輸、全球化的負面影響、民主化的趨勢、人權和人道主義干預、衝突預防和維和、自然災害、國家治理問題等也列入非傳統安全的範圍內。可見在非傳統安全問題上,所面臨的問題多數是全球性的問題,如恐怖主義、非法移民、跨國犯罪等。

 

參、何謂恐怖主義

(一)常出現之非傳統安全問題

冷戰後期,世界各國面對的安全問題也日益不同、日益擴大、日益增加。就非傳統安全而言,所遇到的大多是全球性的問題,當然仍有國與國之間可能與領土、水源、主權等有關的爭議,各區域現今所面臨的非傳統安全較明顯之問題如表二:

表二、各地區非傳統安全較明顯之問題

北美及歐盟等地區

亞洲地區

非洲地區

1.恐怖主義

2.非法軍火交易

3.非法移民

4.溫室效應

1.恐怖主義

2.人口膨脹

3.生態惡化

4.金融危機

1.普遍貧困

2.愛滋病

3.部落衝突

4.沙漠化

資料來源:林文成,《論全球化下的國家安全--以恐怖主義為例》

加拿大學者約翰·科頓(John Coton)從其研究觀點認為非傳統安全有四大主要的議題,而恐怖主義便在其中;美國政治學家羅伯特·基歐漢(Robert Keohane)更指出,恐怖主義可說是全球化的一種形式。

(二)恐怖主義之由來與定義

恐怖主義一詞最早用於十八世紀末法國的革命時期,當時的雅各賓政府(Jacob State)為了對付法國皇室貴族及革命份子,以有組織制度的方式,透過暗殺等方式來達到其政治目的。英國保守主義政治家柏克(Edmund Burke)率先以「恐怖主義」以及「恐怖分子」稱呼雅各賓政府。對於恐怖主義的定義,各國專家有不同的看法,但在許多不同定義中可以看出恐怖主義有很多共通點:

恐怖主義就是個人或是團體採用暴力行動以激起恐懼、憂慮、不安的手段,恐怖行動中之直接受害者並非主要行動目標,而是傳遞訊息之媒介,企圖影響政府政策,以達到恐怖主義之訴求目的。(Alex P. Schmid, 1993;Po Land, 1986;賈納(Boaz Gano, 1998);Binyamin Netanyahu, 1985)

(三)恐怖主義的模式及目標

恐怖組織的類型眾多,隨著時代的推進其目的、訴求、模式也有所不同,將根據恐怖組織組成的理念、活動的區域來區分,分為以下類型:

1、 依理念來區分:

(1)政治性恐怖組織:包括主張暴力革命的極左派,以及支持政府的極右派法西斯主義者。例如:二戰的德國納粹黨

(2)種族性恐怖組織:目標訴求可能是復興或建立祖國,使世人瞭解其遭迫害之狀況。例如: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伊斯蘭國、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等。

(3)宗教性恐怖組織:主張政教合一或對抗異教徒之侵犯,通常具有政治目的。例如:塔利班、伊斯蘭國、奧姆真理教。

(4)單一議題恐怖組織:以恐怖活動為戰術,進而達成在政治上對環境或生態的訴求。例如:「動物自由陣線」(Animal Liberation Front; ALF)與「動物權利極端主義」(Animal Rights Extremism; ARE)等

2、 依活動區域區分:

(1)跨國恐怖組織:不受任一國控制,雖然有時會接受某國政府的幫助,但通常在多國活動。例如:伊斯蘭國接受沙烏地的資金與美國的軍事訓練。

(2)國際恐怖組織:與跨國恐怖組織類似,但其由某國政府控制或指揮,被視為國家的祕密武力。例如:利比亞格達費曾提供軍事訓練、武器、資金與安全庇護給巴勒斯坦恐怖組織、愛爾蘭共和軍(IRA)、巴斯克祖國自由運動與獅子山革命統一陣線。

(3)國內恐怖組織:國內或區域性的恐怖組織。愛爾蘭共和軍(IRA)、巴斯克祖國自由運動與獅子山革命統一陣線。

以上就是對於恐怖主義大致上的定義及分類,但恐怖主義也會透過人們來散布及行動,而有了恐怖活動,以下將以ISIS來舉例,來了解恐怖活動全球化的發展及該如何防範與反恐。

 

肆、全球化的ISIS反恐活動

(一)何謂ISIS?

伊拉克沙姆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 ISIS),又譯伊拉克黎凡特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 ISIL),自稱伊斯蘭國,ISIS中成員皆為遜尼派,但目前伊斯蘭執政的政府為什葉派,因政府的政策及打壓、以及教義上的不同,而導致教派上的衝突與血戰。

1、起源:2003年的美伊戰爭將遜尼派獨裁總理海珊趕下台,再推派什葉派政府上台,利用什葉派清除海珊餘黨。什葉派總理馬利基對國內的遜尼派實行強硬打壓,使較溫和的派系失勢,加上,造成伊斯蘭國借遜尼派對現狀不滿而崛起的機會。

2、資金:ISIS已經成為史上最富有的極端主義組織,甚至有諸多傳言指出,沙烏地阿拉伯是ISIS活動幕後的金主。學者估計,現時ISIS的資產淨值超過二十億美元,而且他們控制了伊拉克大部分的石油區,因此財富還能累積下去,以及沙烏地阿拉伯和其他波斯灣遜尼派國家對ISIS的金援,因此財產一定是ISIS持續擴張的原動力。

3、人員:該組織供應豐足的資金,完整的公共政策,並分配宿舍,以募集人員加入。該組織人數目前正快速增加中,因此尚無法確定總數,而其「核心成員」據稱約有1,000人,另據一份法國研究機構的報告分析,該組織頭目多來中東地區,如今有著3,000多名來自歐美等西方國家的「志願者」。甚至連亞洲地區也傳出有年輕人想加入此組織。

4、目的:跟其他恐怖組織不同是地方是,ISIS成立的目的不是為了要擁有所在國家的政權而是為了成立一個橫跨歐、亞、非的伊斯蘭政教合一的國家。。

5、行動:「見血,才能上頭條」是一句在美國媒體流傳許久的名言。ISIS為了達到他們的目的,使用了各種不同攻擊手法,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甚至近日巴黎與布魯塞爾的恐怖攻擊。除了使用斬首行動,由於大規模破壞武器的擴散,他們也使用生化武器;再加上網路的發達,使他們的行為散布到世界各地,造成更大的恐慌。

要剷除如ISIS這種這恐怖組織其中最重要的是跨國性的合作,包括:情報交換、、監視、竊聽、內線、司法互助及引渡等,也必須了解恐怖分子的心理、動機及目標。另外,不同國家也有他們不同的反恐方法,以美國、俄羅斯、中東國家、歐盟、日本為例:

美國

自911事件後,美國提出許多加強出入國境安全管理的因應政策,及加強對付突然襲擊的能力。

俄羅斯

為反恐制定了許多相關法律,如〈反恐怖主義法〉,以及防制恐怖組織獲得資金,禁止俄羅斯國內任何個人或組織為恐怖組織提供金援或武器,不與恐怖分子進行任何交易。

中東國家

1994年12月舉行的伊斯蘭會議以把恐怖主義作為優先考慮問題,會議最後通過《反對國際恐怖主義行動準則》要求該組織成員國保證不以任何方式直接和間接地進行策劃或參與資助。

歐盟

提出造成國際恐怖地的根源是貧窮、不發展、戰亂和衝突,反恐應在聯合國的框架內進行有效的多邊國際合作,才能有效的反動恐怖主義

日本

提出國內反恐對策主要為完備法律制度,以及加強出入境管理及國際資訊交換、加強恐怖資金及動向的把握、加強重要設備的警力

(二) 反恐行動下恐怖主義的新動向

恐怖組織隨著國際反恐行動又會出現新的發展,如果想要在往後的反恐作戰中取得明顯的成功,就必須對於恐怖主義的新動向有所了解。當今恐怖主義,出現了以下三方面的新動向:

1、恐怖分子日趨年齡兩極化

(1)反恐行動越緊迫,恐怖主義的生存空間就越狹小,絕處逢生下,就會讓恐怖主義體認草木皆兵的重要性,因此連兒童、老年人都被訓練成為「聖戰士」。

(2)隨著宗教極端主義與極右思潮的氾濫,使兒童、老年人都成為極端份子。2014、2015年發生在法國的二件恐怖攻擊事件為例,嫌犯年齡介於15-32歲。恐怖主義份子年齡逐漸兩極化發展下,意味著恐怖主義不會停止,源源不絕的新生命成為恐怖份子,將是反恐最大的隱憂。

2、恐怖主義朝向高科技發展

恐怖主義的活動朝向智慧型、高科技方向發展的同時,也意味著:

(1)傳統的暗殺、爆炸、綁架、劫機、施毒等恐怖手段,將會被恐怖主義份子賦予新的科技性、智慧性。

(2)恐怖行動將朝向生化武器、核武、網路犯罪發展,未來跨國界的恐怖活動將成為常態性,其範圍殺傷力更大、影響力將更廣。

3、恐怖主義所依賴的經濟來源日趨多元化

(1)恐怖組織經濟來源因為國際經濟體系的全球化,可以輕易經過國際匯款、投資、轉帳等跨國金融程序取得,讓恐怖組織可以輕易取得跨國的支援,因此恐怖組織經濟來源將日趨多元化、組織化與規模化。

(2)全球化的金融體系完善和電腦網路的便捷,讓恐怖組織得以在極短時間內取得經濟來源且查緝將更加困難。
(三) 全球反恐戰略

為因應恐怖活動的全球化,2006年9月8日,聯合國提出《全球反恐戰略》,促進國際反恐合作、提升各國反恐能力,內容詳細列出國際社會打擊恐怖主義的合作重點:

1、改善反恐技術的流通,協助所有國家有效地參與反恐行動。

2、建立資料庫,防範恐怖主義的不斷發生。

3、推動區域與區域間的組織共同合作打擊恐怖主義。

4、研究創新技術,防範恐怖份子利用電腦網路進行恐怖威脅。

5、加強合作反制非法洗錢,進行金融反恐


伍、結論

由上述資料可知,非傳統安全可謂是全球化下的「新安全問題」,發生問題的因素也越來越多且複雜,以往的安全問題多半是因威脅到國家而展開攻擊行動,但現今從個人、社會或到國家都有關係,有些可能與宗教衝突有關,有些可能與領土及水源等問題有關,更有的是受外在環境影響而發起,可能根本毫無目的,單純認為這樣是對的或是能從中獲得所謂的「成就感」、「滿足感」,其心理因媒體的渲染、社會的變遷等關係,而造成的問題不再只是單一方面受影響。科技的進步也影響了恐怖主義的擴張,以往的恐怖活動模式常以自殺攻擊或戰爭等模式來引起關注,但現今網路的全球化發展讓恐怖分子能藉由網路媒體宣揚其恐怖主義及擴散恐怖行動的資訊,以此達到更多人的群起效尤的或招攬更多的年輕人,年輕人在無知的狀態下,以為這是個「參與正義的機會」便參與其中,但卻毫無顧慮其後果,而年輕人接觸網路的機會較多,因此網路媒體成為了恐怖組織招募成員或是散播訊息的新手段之一。

從「巴黎恐怖攻擊」與「布魯塞爾空怖攻擊」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恐怖活動的發展已轉向「單一時間多地點同時發動」,恐怖主義發展的造成的影響與傷亡不斷的擴大,嫌犯的年紀也逐漸年輕化,因此反恐的作為也必須與時俱進,反恐除了世界各國反恐組織的合作以外,歐盟也曾提到「反恐的手段應以預防為主」而所謂「預防」的手段不外乎為教育。台灣對於教育是最基本的權利及義務,但有少許的國家卻不盡然,以ISIS為例,他們從小的教育就是給他們建立隨時應為「阿拉」犧牲的準備,雖說像是「愛國的表現」,但實質則是罔顧人權的作為,教育的目的也非如此,而是教導正確的價值觀,也許教育方向對了,或許ISIS這個目前令全世界陷入恐慌的「國家」,或是「組織」,能有不同的改變,恐怖活動也能大幅減少。

 

●引註資料

喬金鷗 (2011)。非傳統安全概論。臺北市:黎明文化。

張翠蘭(2011年5月2日)。賓拉登策動911恐怖攻擊。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

瀟楓、潘一禾、王江麗(2006)。非傳統安全概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高輝(2005)。國際戰略與國家安全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

張錫模(2004)。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台北:國家安全局

陸忠偉(2003)。非傳統國家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

黃秋龍(2004)。非傳統安全研究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法務部調查局

余曉秋(2004)。國家安全的新焦點-非傳統安全

趙明義(2008)。國家安全的理論與實際。臺北。時英出版社

林文成(2009)。論全球化下的國家安全-以恐怖主義為例。台北。佛光大學。

蔡明彥(2012)。非傳統安全治理與聯合國國際反恐面臨之挑戰。取自:http://trc.cpu.edu.tw/ezfiles/93/1093/img/644/185818089.pdf

全球恐怖主義(200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哈里(1995)。中間一個要點。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聯合國全球反恐戰略。取自:http://www.un.org/zh/terrorism/strategy-counter-terrorism.shtml

何秉松(2002)。現代恐怖主義之意義與反恐怖主義的國際實踐。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1/CL-R-091-034.htm

鄧棨丰(2004)。由國際法觀點研析國際反恐法制

林柏宏 (2004)。反恐怖行動法制之研究。取自:

http://ethesys.lib.nto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T90460012%22.&searchmode=basic#XXXX

2015年11月巴黎襲擊事件,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2015年11月巴黎襲擊事件
【恐襲比利時】機場地鐵連環爆炸34死 IS承認發動襲擊,蘋果日報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international/20160322/54896360

尚清(2014年8月20日)。美國:詹姆斯•福萊被斬首錄像屬實。BBC中文網。取自: http://www.bbc.com/

羅玲、董樂(2014年9月2日)。伊斯蘭國視頻:第二名美國記者被斬首。BBC中文網。取自:http://www.bbc.com/

葉靖斯(2014年9月14日)。英國人質海恩斯疑遭伊斯蘭國武裝斬首。BBC中文網。取自:http://www.bbc.com/

路西(2015年2月3日)。IS錄像:被俘約旦飛行員「被活活燒死」。BBC中文網。取自:http://www.bbc.com/

王湛、陳亦亭(2015年02月02日)。ISIS斬首人質,日本舉國震怒。紐約時報中文網。取自:http://cn.nytimes.com/

錢怡君 (2015年02月16)日。ISIS處決21名基督徒 埃及:無人性空襲報復。TVBS 新聞。取自:http://news.tvbs.com.tw/index

李思源 (2015年3月14日)。恐佈組織伊斯蘭國12歲男童槍殺以色列間諜。基督日報。取自:http://chinese.gospelherald.com/

邱宇(2015年3月21日)。伊斯蘭國宣稱製造葉門恐襲 以致142死351傷。中國新聞網。取自:http://www.chinanews.com/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伊斯蘭國 反恐 國際關係
    全站熱搜

    kcc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