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漢海權思想.jpg 
  •  馬漢之海權思想       談到「海權」或是「海軍戰略」就很自然會想到美國著名的軍事學家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馬漢在1890年所出版的《海權對歷史的影:1660-1783》(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及之後所陸續出版的《海權對法國大革命及帝國的影響1793-1812》(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opon the French Revolution and Empire)、《海軍戰略論》(Nanal Strategy,Compared and Contrasted with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ilitray Operaction on Land)和《海上力量的 影響與1812 年戰爭的關係》(Sea Power in its Relations to the War of 1812),被後人合稱為《海權論》。海權論搜羅了一百多年來的海戰實例加以分析並提出理論,是部相當嚴謹的學術著作,更被後來各強權奉為發展海權的圭臬,因此被後人是為海權理論的始祖。      馬漢海權的主要觀念在於「一個國家的國力主要來自經濟的支持,海洋是一片四通八達的共有地,運輸的效率遠高於陸地,且無法以人為的行徑加以阻絕,為了保障此一海上運輸的生命線,國家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以保證國家貿易與殖民地的資源得以安全的輸入輸出,反之,更可以對於敵國的海上商業貿易加以封鎖甚至破壞」 [1],馬漢並在書中提出了六項影響一國海權構成的主要要素: (一)、地理位置(geographical position):     首先馬漢認為發展海權最好的位置是位居中央位置的島嶼,因為海島是「安全的陸地疆界」,在沒有陸地安全的威脅下,該國便可以全力的經營海洋,成為海上強權,例如:英國與歐洲大陸間隔著英吉利海峽,有著海峽的屏障,與歐洲大陸之間距離也不遠,不但沒有來自陸地的威脅,且環繞於英倫諸島的海洋成為了英國的天然屏障,因此英國不需要因應付來自陸地的威脅,而建立一個強大的陸軍,可將國力集中於海洋的經營上,發展強大的海軍,用以封鎖歐陸的海上運輸及其港口,控制歐陸進入北大西洋的航道。   (二)、自然地理形態(physical conformation):
        擁有綿長的海岸線,優良可用的港灣,即具備了發展海權的潛力,加上土地物產的多寡,與良好的天候條件,都影響了一個國家人民向海洋尋求生機與財富的意願。     綿長的海岸線提供了人民海洋的通路,通往海洋的通路越方便,則該國人民藉海洋與他國的交流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空有擁有綿長的海岸線,卻無可用的良好港灣,便無法發展該國的海洋貿易。[2]天候是否溫和也關係著土地農產的產量及海上航行的安全,當土地的產出與資源若不足以滿足該國人民的生計,人民便往海洋求取生計的意願也相對較高。   (三)、國家領土大小範圍(extent of territory):
        此項與前項「自然地理形態」(physical conformation)看似產生了重疊,但是其實不然,從馬漢所探討英國國家的領土幅員的特性來看,應是指「人口及資源必須與領土範圍成比例,才不至於大到難以防守」[3],馬漢認國家的人口、資源及其他因素必須與領土的大小相配合。雖然國家擁有綿長的海岸線非常重要,但必須要足夠的人口來加以防守,如若國土面積太大,海岸線過長,而人口與資源卻不成比例,人力不足以管理,反而增加了國家遭受入侵的機率。

    (四)、人口數量(population):
        一個國家若依賴海洋謀生,從事與海洋相關行業人口越多,對海權的發展則越有幫助。包括從事航海的人員、以撈捕維生的漁民及造船技術人員等越多,越容易為該國從事海洋經營提供儲備的人才,這些人平時從事海洋相關經濟活動,戰時可迅速徵召,只需經過簡單的組訓即可轉為軍事力量。故有意經略海洋的國家,不僅需有相當的人口數量,而其中直接或間接參與海洋經濟的人口數,也應占國家人口數相當的比例。   (五)、民族性(national character): 馬漢提出一國的人民,若具備冒險犯難,勇於挑戰海洋的性格,必能促進航運發展,透過海上貿易增加國家的經濟實力,故一國人民透過航海促進貿易及生產能力的意願極為重要。人民勇於航向海洋尋求機會,創造財富,航海事業自然興盛。正如其書中所說「包括生產某些產品以進行交易的貿易的性格,乃是海權發展極為重要的國民習性。縱然擁有天然的海岸線與港灣,若因危險而對海洋望而卻步¼¼仍有其他方法可追求財富,因此並不一定會朝向海權發展。」[4]   (六)、政府的性質和政策(governmental instigation):
    政府的戰略方向,影響海軍建軍與武力的運用;在政策上政府必須明確,立場需堅定,方可對該國海權有長遠的計畫與發展,這便是19世紀的英國能成為海權強國的主因。馬漢認為英國之所以成為空前的海洋強權,除了具備其五項基本條件的優勢外,最重要的關鍵是其政府有著明確的海洋政策。   而馬漢同時也提出了海權運作的兩個的原則:首先是有關軍事方面的「海洋控制」,包括了強大的海軍武力、主動的攻勢、海外勢力的擴張以及制海權;其次是關於經濟方面的「海洋利用」,包括了殖民地(市場與基地)、航運事業及商業生產[5]  

    [1]馬漢( Alfred Thayer Mahan)著,《海權對歷史的影響》(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台北:海軍學術月刊社發行,民國 79 年 3 月),頁17
    [2] 同上註,頁 27。
    [3] 鈕先鍾,《核子時代的戰略問題》(臺北:軍事粹譯社,1988年),頁389
    [4] Alfred Tayer Mahan, 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London: Sampson Low, Marston, Searle, & Rivington, 1890), p.40
    [5] 同前註, p.26-29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海權 馬漢 海洋 海軍
    全站熱搜

    kcc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