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d12e78cha5cd107f2230&690  

                            竇來庚(1900—1942照片為劉維中老師所提供

 

    竇來庚,字峰山,“太乙門”的掌門之人,抗戰烈士,他的一生頗有傳奇色彩,博得後人一片讚譽。
    竇來庚1900年8月12日出生於山東省臨朐縣朐山腳下的竇家窪村,朐山之下多習武之人,竇來庚自幼受環境薰陶,開始習武練功,日積月累,極有功底。1914年入本縣高等小學,1917年入臨朐縣立師範講習所,畢業後考入濟南一中,當年轉入濟南武術傳習所專門學研國術,得到了著名武術家馬良、高鳳嶺先生的親炙。他勤學苦練,不久成為該所的高材生。

    竇來庚後任臨朐縣高等小學國術教員,後考入中央國術館,畢業後到鎮江任江蘇省立第九師範國術教員,不久到中央保健司任職,其間,他曾在全國武術考試中奪得最特優第一名(擂台與短器械對抗)。後到母校濟南一中、濟南齊魯大學任國術教員,又到全國鼎鼎大名的濟南“山東體育場”任場長。

 

                         0d12e78chab8655df7113&690  

                          1931年在濟南一中任國術教員(照片為劉維中老師所提供)

 

0d12e78ch76faeab38454&690  
        “山東體育場”,背景濟南千佛山清晰可見(照片為劉維中老師所提供)

    當年濟南一中(省立濟南初級中學)校長孫東生非常重視學生體質,聘國術名家、校友竇來庚前來執教。據聶景康老先生回憶,他於1935年考人濟南一中(時稱山東省立濟南初級中學),課程表中有“國術”課,學校非常重視,辟一個小操場專門用於練武,有專門存放兵刃的倉庫,裡面整齊排列著包括峨嵋刺、九釘耙在內遠非只有十八般兵器。在聶老的印象中,竇來庚有1.80米的身高,矯健的身步,當時教同學們壓腿、彈腿,訓練基本功,還經常表演他的刀、槍、劍、棍、拳和大刀術,同學們對他表演的大刀讚不絕口,竇來庚以此喚起同學們的習武熱情,實現他“國術救國”、“強種強國”的夢想。
    竇來庚1928年參加第一屆國術國考,名列最優等,竇來庚在原來已學的武術基礎上,結合祖輩的家傳技法,將拳術進行了創新,在1928年的全國武術比賽中出奇制勝,名列前茅。馮玉祥將軍代表國民政府授予竇來庚錦旗、寶劍等獎品,予以鼓勵,當時的民國報刊多有報導。   


           0d12e78ch76faeb972d02&690  

             
濟南山東國術館禮堂-右方八角亭為兵器儲藏室(照片為劉維中老師所提供)

    1931年秋由南京中央主席林森、中央國術館長張之江、馮玉祥將軍推薦,竇來庚到(位於濟南四大馬路小緯五路1號)山東省國術館任副館長(館長由省主席韓複渠兼任)。期間,他曾組織14個班,並設“志誠國術研究社”。他主張“為國習武,報效祖國”。他編寫了武當、少林、太乙派各種拳論300餘篇,培訓“師範班”,組織全省國術考試,促進了武術各門派的交流和發展,劉維中老師就是在此時拜入竇師門下。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竇來庚任國民第三路集團軍司令部(韓複榘任總司令)警衛武士隊隊長。同年10月,濟南淪陷,竇來庚親眼目睹日寇肆意踐踏我大好河山,殺戮無辜的百姓,竇師帶領著大部分的山東國術館的學員120余人到沂蒙山區臨朐一帶進行對日游擊作戰,這時的武士隊定名為“國民革命軍抗日游擊隊”,竇師任隊長。他招兵買械,很快組織起了三百多人的臨朐第一支抗日武裝。當時日寇已經佔據臨朐縣城,日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老百姓恨之入骨,人們仰慕竇來庚的愛國豪情,紛紛加入游擊隊,隊伍很快擴充到300多人。竇師變賣自己全部家產供給部隊一切開銷。同門師弟林信齋,這時正在濟南一大馬路緯五路裕祥昌做生意,林從濟南多次用火車托運糧食,幫竇師部隊度過難關。期間,他們與日軍作戰60余次,規模較大的有20餘次,打死打傷日寇70餘名(其中有少將一名),並一度收復了臨朐縣城,阻止了日軍南侵到臨沂、安徽等地的作戰計畫。因此,游擊隊成了日寇的眼中釘、肉中刺。當時山東省主席沈鴻烈聞聽游擊隊越來越壯大,頂峰時期達到三千人之多,便整編其為“山東保安第十七旅”,任竇來庚為旅長(少將軍銜)。
    1937年至1942年,這支抗日隊伍對日寇造成了重大的打擊。由於部隊是非正規編制,裝備簡陋,沒有軍餉、軍裝、軍糧,生活條件非常艱苦。這年,十七旅成立了國術隊,山東國術館的原學員們則成了國術隊的中堅力量。他們教官兵習練刀術,用大刀與日寇作戰,當年的“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歌曲豪邁激昂,抒發了愛國將士的豪情壯志和對日寇的切齒痛恨,大有痛快淋漓之感,這正是十七旅的寫照。當時“大刀”便是十七旅的重要標誌,十七旅的大刀遠近聞名,七個銅板摞在一起,一刀下去劈成兩半,大刀不卷刃、不開裂,日軍聞深以為患。
    1942年7月18日,日寇調集濰縣、廣饒、張店等十幾個縣的部隊三千多人,在臨朐縣北福山一帶,對十七旅形成了合圍。前一天十七旅已知道被日寇圍困,有些團、連長提出撤退,以保全實力,竇來庚要決一死戰,他召開緊急會議。會上,他豪情激昂地說:“我們成天喊著打鬼子,保衛國家,鬼子今日送上門來,讓我們殺個痛快。我們要與日寇決一拼到底,與陣地共存亡!”次日淩晨,日軍向十七旅發起進攻,官兵們奮起抵抗,戰鬥打得非常慘烈,但終因敵眾我寡和武器裝備的懸殊太大,戰鬥節節失利直至彈盡糧絕。最後時刻的十七旅已不足百人,竇來庚身負重傷,誓死不降,厲言正色,大聲疾呼:“寧為中國鬼、不作日寇俘!”最後舉槍自戕,壯烈捐軀,年僅42歲。這場惡戰從淩晨一直戰鬥到黃昏,十七旅將士2000餘人全軍覆沒!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感其忠烈,追晉為陸軍中將。1988年2月23日,大陸有關部門,追認竇師為抗日烈士。同年9月30日,國家民政部為竇師的家屬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書》,將竇師墓遷往臨朐烈士陵園。

    竇師的精神堪為太乙門人之之表率, 中華民族精神之象徵。

 

                           0d12e78cha5cd3ccd2376&690                                            

                                  青年竇來庚(照片為劉維中老師所提供)

 

 


             0d12e78cha5cd3da1c688&690

                             1988年9月30日立竇師之墓(照片為劉維中老師所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cc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