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威幣(面額一百兆)

辛巴威幣(面額一百兆)
提供者:馬有成

2009年辛巴威所發行的一百兆面額紙幣,為目前世界上最大面額的紙鈔,如此的貨幣供給,令人不禁聯想「通貨膨脹」,而此現象多發生於戰亂或政經動盪時期。在現今政經安定、物價尚稱平穩時期的我們,可以不用過度擔心貨幣膨脹的危機。不過您可曾聽過民國30年代「四萬元舊臺幣換一元新臺幣」的往事?且讓本期的探尋國家寶藏為您說明當時的貨幣劇

變。

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研究員 馬有成

 

當貨幣出現後,就可能會有通貨膨脹的危機,而各國因應通貨膨脹的方法,多以增加發行量、提高貨幣面額或改革幣制等方式來因應。在日據末期,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臺灣已經出現通貨膨脹的情形,但在臺灣總督府的物價控制下,此時臺灣的物價尚屬穩定。日本投降後,臺灣躉售物價指數大幅上揚,從民國(以下同)34年8月份的躉售物價指數1,171.7(26年6月為100),到9月則增加為2,585.8 (註1)。當時臺灣所流通的貨幣有臺灣銀行券、日本銀行券及加印限於臺灣流通字樣之日本銀行券,而臺灣銀行為因應通貨膨脹,亦將最高面額從百元提高至千元,其發行總額亦從14億元(34年7月)增加至29億元(34年10月)(圖1)(註2);34年10月5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暨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前進指揮所」抵臺後,為便於整理臺灣貨幣發行,即令臺灣銀行停止發行貨幣

兌換券(圖2)。

圖1
圖2

圖1
檔號:0034/002.6/4010.2/2/025
案由:電告臺灣現行貨幣及物價
         等狀況
來源機關: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管有機關:檔案管理局

圖2
檔號:0034/002.6/4010.2/6/003
案由:函為便於整理通貨提出九
         項事項希切實實施
來源機關: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管有機關:檔案管理局

 
日據時期臺灣銀行券

日據時期臺灣銀行券
提供者:馬有成

舊臺幣(民國35年)

舊臺幣(民國35年)
提供者:馬有成

 

抗戰結束後,中國大陸地區金融尚未完全恢復,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為穩定臺灣金融,暫准「臺灣銀行券」流通,後決定發行與中國大陸不同的貨幣,故於35年5月改由臺灣銀行發行臺幣(舊臺幣)做為當時臺灣通行的貨幣,同時避免臺灣受到中國大陸通貨膨脹影響,並規定法幣不得在臺灣流通。然為便於臺灣與中國大陸地區之貿易往來,並訂定舊臺幣與法幣的法定匯率為1:30,然臺灣省參議會卻建議維持臺灣銀行的1:40匯率,以維持臺灣物價(圖3)。此時法幣受到內戰影響,發行量日益增加,造成幣值下降,其面額也越來越大,到37年法幣全面崩潰前,舊臺幣與法幣的匯率變成1:90(36年12月24日),短短數年,匯率增加有3倍之多,可見當時

法幣貶值之速(註3)。

圖3-2圖3-1

圖3
檔號:0035/9/1.2.3/1/053
案由:為臺灣銀行提案臺幣與法幣比率一案敬懇仍維臺灣銀行原案由
來源機關:臺灣省諮議會
管有機關:檔案管理局

 

37年8月,政府鑑於法幣已無法維持,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開始實施金圓券(註4),並規定法幣3百萬元折合金圓券一元,惟之後金圓券卻持續貶值,致使舊臺幣與金圓券的匯率變動迅速,甚至是由每日廣播通知當日匯率(註5)。受到金圓券發行量遽增的影響,物價也上漲迅速,政府已無法有效控制金圓券幣值,其最高面額也從原先壹百元到最後發行五百萬元。在金圓券幣值一日數變下,致使民間拒用金圓券(圖4),最後終至崩盤。

金圓券(面額五十萬元)

金圓券
提供者:馬有成

銀元券

銀元券
提供者:馬有成

 

在金圓券完全崩潰後,政府為挽救民眾對於紙幣的信心,恢復銀本位制,於38年7月公布實施銀元及銀元券,並發行銀元券(圖5),規定金圓券五億元兌換銀元一元(圖6)。雖然政府欲以銀元券挽救通貨膨脹,惟此時民間對紙幣已失去信心,部分地方機關甚至拒收民眾用銀元券繳納費用,因此銀元券隨著政府遷臺亦告崩潰(註6)。

圖4
圖5
圖6
 

圖4
檔號:0037/000312/1
案名:金圓券後續事宜
來源機關:中央銀行
管有機關:檔案管理局

圖5
檔號:0038/000309/1
案名:銀元券印製,發行事宜
來源機關:中央銀行
管有機關:檔案管理局

圖6
檔號:0037/000312/1
案名:金圓券後續事宜
來源機關:中央銀行
管有機關:檔案管理局

 

在中國大陸地區通貨膨脹之際,臺灣地區雖以舊臺幣作為流通貨幣,受到法幣、金圓券及銀元券崩盤的影響較小,但物價受到內戰影響仍日益上揚,以臺北市為例,37年8月重要商品物價指數為2,120,比1月份上漲近125﹪,比7月份上漲約15﹪(圖7)。物價指數的上揚,相對導致舊臺幣幣值逐步貶值,發行量與日遽增,最高面額也從壹百圓變成壹萬圓。

臺灣省政府為預防舊臺幣全面崩潰下,於38年6月公布「新臺幣發行辦法」,規定舊臺幣四萬元兌換一元新臺幣(圖8)。新臺幣在上海印製完成後分批運臺,並從9月1日開始兌換,而舊臺幣至此正式走入歷史 (註7)。新臺幣發行後,原有薪資暨票價等亦有所調整,譬如物資供應局的臨時工薪資便改為每日新臺幣1.73元(註8),基隆市公車票價也從原先6,000元(普通票)變為3角(普通票)(註9),可見新舊臺幣之幣值變動幅度甚大。當時政府為了挽救經濟危機,大量印製紙鈔,但卻造成通貨膨脹,可見紙鈔印製成本遠低於面額,譬如銀元五角面額紙鈔在臺灣印製的費用僅為新臺幣一分四釐八(註10)。

圖7
圖8-1
新臺幣(民38年發行)
新臺幣(民38年發行)
 

圖7
檔號:0037/00703/1
案名:臺灣經濟動態
來源機關:中央銀行
管有機關:檔案管理局

圖8
檔號:0038/6/1/2/039
案名:為檢送本省幣制改革方案請查照
         由
來源機關:臺灣省諮議會
管有機關:檔案管理局

新臺幣(民38年發行)
提供者:馬有成

 

雖然現今物價穩定,新臺幣波動不大,但從新臺幣發行六十多年以來,最高面額從壹百圓至現今貳千圓,其通貨膨脹亦呈現小幅上揚。過去所使用的銅錢、銀錠已被現今通用紙鈔取代,且紙鈔面額大小也可看出當時經濟發展狀況,在您使用紙鈔時,您可知道其在演變過程中涵蓋了多少歷史,因此別忘了多看幾眼,它可是您最佳的隨身歷史小老師!

 

註釋:

註1

吳聰敏,〈臺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收入薛月順執行編輯,《臺灣1950-1960年代的歷史省思:第八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臺北:國史館,民96年),頁639。

 

註2

(1)行政長官公署抵臺後,回收並禁止民間使用日本銀行券、加印限於臺灣流通字樣之日本銀行券及千元面額之臺灣銀行券,以防臺灣物價上漲。參見《民報》34年11月23、25日,第二版。(2)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三月來工作概要(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三十五年一月二十四日)》,頁37。

 

註3

檔號:0036/B0/0001/19/09,案由:「奉省府代電臺幣對法幣一比九十元自(1224)起改由」,來源機關:臺灣銀行,管有機關:檔案管理局。

 

註4

檔號:0037/9/2/1/077,案由:「擁護元首頒布財政經濟處分令電請查照一致擁護由」,來源機關:臺灣省諮議會,管有機關:檔案管理局。

 

註5

檔號:0037/F0-65.15/0001/01/093,案由:「電知廣播電臺播送臺幣對金圓券匯率時間改定於每日上午七時四十分至八時廣播希知照由」,來源機關:臺灣省諮議會,管有機關:檔案管理局。

 

註6

檔號:0038/000309/1,案名:「銀元券印製,發行事宜」,來源機關:中央銀行,管有機關:檔案管理局。

 

註7

檔號:0035/252.2/10,案名:「新舊臺幣收換報告」,來源機關: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管有機關:檔案管理局。

 

註8

檔號:0038/02000108001/0001/0123/081,案由:「本局僱用臨時小工工資自七月二十八日起調整為每日新台幣1元3角7分」,來源機關:臺灣銀行,管有機關:檔案管理局。

 

註9

檔號:0038/361/001/1/002,案由:「市參議會第一屆第十二次大會工作報告都市計劃開會紀錄工作計劃」,來源機關:基隆市公共汽車管理處,管有機關:檔案管理局。

 

註10

檔號:0038/000309/1,案名:「銀元券印製,發行事宜」,來源機關:中央銀行,管有機關:檔案管理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cc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