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五葷(五辛)蔥、蒜、韭菜、為何屬葷食釋疑

 

這個問題很多人知道,也很多人會問,但總是一知半解,尤其是不算是宗教虔誠的一般人而言,更是不知道,道家其實也有相關的說法,以下資料可供各位參考:辛,梵語parivyaya,西藏語spod(藥味之義)。指五種有辛味之蔬菜。又作五葷。與酒、肉同為佛弟子所禁食之物。據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記載:「此五種之辛,熟食者發淫,生食者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然諸餓鬼等則舐其唇吻,常與鬼住而福德日銷;大力魔王現作佛身為其說法,毀犯禁戒,贊淫怒癡,令人命終為魔眷屬,永墮無間地獄,故求菩提者當斷世間之五種辛菜。」

 

關於五辛有諸多異說,然可約略歸為如下兩說:

(一)指大蒜、革蔥、慈蔥、蘭蔥、興渠等五種,此為梵網經卷下等所舉。然諸家對五辛之解說,亦頗不同。據菩薩戒義疏卷下、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二、義寂之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下本、智周之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四等載:大蒜,即是葫菱、家蒜。革蔥(茖蔥),即是薤、山蔥、革山蔥。慈蔥,即是蔥、胡蔥、春蔥。蘭蔥,即是韭、小蒜、家蔥、野生。興渠,即是蒠蒺、芸薹、阿魏藥、殑渠盧、形具。

(二)指蒜、蔥、興渠、韭、薤等五種,為菩薩戒義疏卷下、宋高僧傳卷二十九慧日傳、智周之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四、法藏之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四等所舉。又大藏法數卷三十一舉出:蔥、薤、蒜、韭、胡荽等五種。

據弘贊之梵網經菩薩戒略疏卷四載,大蒜又稱葫,漢朝張騫出使大宛國時持回,為今人所常食者。另就興渠之梵名而論,翻譯名義大集舉出兩說:(1)形具,又作興舊、興宜、形虞、興瞿。依辭典之解釋,形具為從asafoetida之根取出之物,可供作藥用及調味用,其學名為ferulaasafoetida。(2)殑渠盧,譯作蔓菁。為amyrisagallochum樹之滲出物,可供作香料、藥用。據宋高僧傳卷二十九慧日傳載,我國不產此物,而產于于闐,根粗如細蔓菁之根而白,其臭如蒜。另據玄應音義卷十九舉出,興渠出於闍烏荼娑佗那國。又據演培法師之梵網經菩薩戒本講記載,其原產地在伊朗及北印度。

禁食五辛之戒律雖為修行者所應嚴格持守,然若因重病而非食五辛不得痊癒者,佛陀亦特別開許。據諸經要集卷二十所引僧祇律、十誦律、五分律等之記載:因病食蒜之比丘,應在七日中別居於一僻靜之小房內,不得臥僧床褥,復不得至大眾方便處、講堂處、佛塔、僧堂等處,亦不得就佛禮拜,僅能在下風處遙禮,於七日滿後,需澡浴熏衣,方得入眾。

此外,道家亦將韭、薤、蒜、芸薹、胡荽等五辛列為禁食,練形家則以小蒜、大蒜、薤、芸薹、胡荽等五辛為禁食。〔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一、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四、入楞伽經卷八、菩薩戒經會疏集注卷六、法苑珠林卷九十二、釋氏要覽卷中、翻譯名義集卷三什物篇、慧琳音義卷六十八〕 

 

根據《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所記載之五辛

(雜語)又曰五葷。五種有辛味之蔬菜也。梵網經下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是五種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輕垢罪。』天台戒疏下曰:『舊云:五辛謂蒜、蔥蔥、興渠、[薤-歹]、薤,此文止蘭蔥足以為五,兼名苑分別五辛。大蒜,是葫菱;茖是薤;慈蔥是蔥;蘭蔥是小蒜;興渠是蔥蒺也。』興渠為梵語辛膠之名。唐高僧傳,謂僧徒多迷興渠,有人認為是芸台胡荽(即所謂的芫荽-香菜是也),或云阿魏,唯淨土集中別行書出云五辛,此土唯有四,缺於興渠。興渠生于闐,根粗如細蔓菁而白,其臭如蒜。台荽非五辛,所食無罪。今他書猶多以芸台胡荽為葷,不知其誤。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所謂之五辛

指出家人、居士之受梵網戒者,或修三摩地者不可食用的五種辛菜。又稱五葷。《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云(大正19·41c)

『是諸眾生求三摩地,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

關於五辛,有二說︰一說是大蒜、革蔥、慈蔥、蘭蔥、興渠五種;源出《梵網經》卷下及《雜阿含經》。一說是蒜、蔥、興渠、、薤五種;源出《菩薩戒義疏》卷下及《宋高僧傳》卷二十九〈慧日傳〉等。

對於此五辛,古來諸經疏之解說頗多,不勝枚舉,如《菩薩戒義疏》卷下說大蒜是葫荾,茖蔥是薤,慈蔥是蔥,蘭蔥是小蒜,興渠是蔥蒺。《宋高僧傳》卷二十九〈慧日傳〉則說興渠,或稱芸薹胡荽,或稱阿魏,產于于闐。至於興渠之梵名,《翻譯名義大集》有更進一步的說明。

此外,道家稱、薤、蒜、芸薹、胡荽為五辛;練形家稱小蒜、大蒜、薤、芸薹、胡荽為五辛,亦皆禁食之。

〔參考資料〕《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四;《入楞伽經》卷八;《法苑珠林》卷九十二;《梵網經菩薩戒本述記》卷下(本);《釋氏六帖》卷十八;《佛祖統紀》卷三十三;《大明三藏法數》卷二十四。

 

綜合以上各說法,我們可以歸納成下列幾點: 

■ 道家說法: 

仙道禁忌。《太清玉冊》卷四:「一切菜皆可食,但不宜栽,蔥、蒜、韭、薤、荽,謂之五葷菜。修道之士不可食」。《爾雅》謂持齋不食五葷者,即此五葷,非魚肉類,即五種有刺激味的蔬菜。煉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為五葷者。也有以韭、薤、蒜、芸苔、胡荽為五葷者。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又另外記載一種五葷︰「煉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蕓薹、胡荽為五葷。」與道家的五葷大同小異,案所謂煉形,就是道家修鍊之術,故煉形家應屬道家之一派。不食五葷,對身體有益,五葷氣味兇險,食之則五臟之元氣,易被沖散。蔥傷腎、韭菜傷肝、蒜傷心、薤傷脾、興蕖傷肺。 

 

■ 佛家說法: 

首楞嚴經: 

首楞嚴經裡有這麼一段經文:「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地,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噉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消,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

佛說:「阿難!是諸眾生求三摩地,當斷世間五種辛菜(五葷),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噉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惡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消,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鬼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殺禁戒,讚淫恕癡,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精進,修行漸次。」

從《首楞嚴經》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飲食對身心的重要性,因此對於食物,絕對不能不謹慎選擇。而經文所提到的五種辛菜──蔥、蒜、韭、薤、興渠,雖然其本身並不具有毒素,也不是葷菜,但是辛菜裡面所含的成份,對於學佛修道的人來說,猶如毒藥一般會危害我們的身心。因為如果生吃這類辛菜,會使人動肝火,容易增長瞋恚的心念;如果煮熟吃,則會壯旺相火,助長淫欲的念頭。無形之中便助長我們犯下種種殺生、偷盜、淫欲、妄語等……惡行,斲喪我們的法身慧命。 

世間有人辯才無礙,能講說一切經典,但如不斷除五辛,即使有諸天菩薩、護法龍天想發心護持,然而一聞到口中的臭味,便避之惟恐不及,當然也就不肯來守護了。而且由於本身的臭穢氣味,剛好與鬼道的眾生臭味相投;因為餓鬼本就喜歡臭穢的味道,所以一聞到口中的氣味(抽菸,食用檳榔者口中也有這種味道),便會感召他們來舔舐嘴唇。因此,常常和鬼道眾生在一起,善法、善緣逐漸地遠離,福德也就日漸消減了。總而言之,食用五辛不但沒有任何利益,反而還有種種的壞處;真正學佛修行的人,必須戒除五辛,才能趣得清淨。

 

梵綱經: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斷大慈悲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若故食者。犯輕垢罪。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蔥、慈蔥、蘭蔥、興蕖。是五種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輕垢罪。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四(楞伽經)

「不淨所生長,聞氣悉恐怖,一切肉與葱,及諸韮蒜等,種種放逸酒,修行常遠離。」 「蔥韭蒜等,臭穢不淨,能障聖道,亦障人天。」禁食五辛之戒律雖為修行者所應嚴格持守,然若因重病而非食五辛不得痊癒者,佛陀亦特別開許。

 

■ 佛陀傳記曾記載

 佛陀在菩提樹下將近成道時,魔王波旬怕釋迦摩尼得道成佛,即用盡一切方法干擾佛陀,最後卻也無功而返,苦惱不已,魔王波旬的三位女兒(有的說二位)見父親如此苦惱憂煩,即自告欲破佛陀修行,但最後不僅失敗,魔力也消退,美麗的容顏也轉衰老,因此二位魔女想破壞佛之戒體的誘惑無法得逞,而懷恨在心,故各發一毒誓(即破壞人類純潔靈性或障礙道心之願)。其中較年長之魔女取其便溺,拋向南瞻部洲(也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而形成五辛葷菜的種子,另一魔女取自己的月經血說:『我將胎血灑在地裡,願以經血為因生出毒葉,男女俗人尤其是佛門的僧人吸煙,以此過失七世中三代人天眷屬不得解脫,千劫中必定不能從漆黑煙館中解脫出來,毒葉產出的煙草遍及之處的所有天龍地神八部都被制伏,彼人耗盡所有的壽命、福德,眷屬百姓受用衰減,彼人短命多病、畏懼怨敵,出現各種不幸,後世淪落於十八層地獄中。』」(十八種植物大略有:五辛,各種菸草,罌粟,大麻等.......) 

 

屏東青龍寺公佈欄有過一篇探討蔥蒜的文章,大概的內容是這樣的:

魔王派出兩位天仙魔女來誘惑佛陀,佛陀當然不為所動,兩位魔女因此生起妒心,挌下重話,要來破壞釋迦僧團的修行,於是兩位魔女化成污穢的血水灑下人間,這兩股血水落下之處便生出了蔥和蒜,於是蔥和蒜便成了吸取人體腎精肝血的最佳利器,所以蔥蒜能夠使人昏昧,精血元神吸盡後便將墮入地獄惡道難以超生,是故修行之人不宜食蔥蒜,會障道的,即便是一般人亦不宜食用蔥蒜,會加速墮入惡道的。

 

■ 一貫道說法:

 

大都總和佛道兩家說法。

 

■ 學理上說法:

食者不食蔥蒜等物的理由,在本草備要中有歸納,本草備要大蒜條下︰「然其氣薰臭,多食生痰動火,散氣耗血,損目昏神。」

其注曰︰「五葷皆然而蒜尤甚,楞嚴經曰五葷熟食發淫,生啖增恚,故釋氏戒之。釋家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茖蔥為五葷。」 

 

由此可見,所謂的五葷,是因為它們有興奮刺激作用,使人難以安定心神,故修行者引以為戒。 從化學結構來看,五辛之臭是因含有二硫化物等黃色臭油質,有特殊的滲透臭,散發極臭的辛辣氣味。 其中除興渠外,蔥蒜薤韭為同一百合科植物,學名皆有Allium,即為丙烯基,具催淫增欲作用,又稱為蒜臭基(Allyl),極臭,所以五辛同臭增欲。 素食者因為沒有吃肉,所以胃璧不若吃葷者有那麼多的脂肪,蔥蒜屬較刺激的食品,所以吃素者若吃了蔥蒜..等刺激食品容易使胃璧受到損害。前文也提到,李時珍認為,五葷會傷五臟──蔥傷腎,蒜傷心,韭傷肝,菸傷肺,薤傷脾。 

反觀薑、辣椒之所以不算在五葷裡,是因為其本身有去寒保暖的作用,不論燉補、炒菜都會放薑來去腥提味,而且食用後不會產生辛臭味,對身體有益無害。

 按五葷有三種說法,都跟宗教信仰或修鍊身心有關,上述的五葷就是佛教的五葷,同於《爾雅翼》的說法。其中的興渠,是梵語的音譯,又名興瞿、薰渠,就是中藥的「阿魏」,原產西域,李時珍曰︰「夷人自稱曰阿,此物極臭,阿之所畏也。」慈蔥就是冬蔥,茖蔥就是山蔥。 

 

 

煙草、五辛為他化自在天的魔女便溺經血所化

孫景風居士嘗云:「此文由龍樹菩薩劄記中錄出,所論煙草之害,較五葷尤烈,讀之令人毛悚!念佛持咒人,若有煙癖,最為護法神所惡,不為呵護;天龍八部,亦最畏煙氣薰障。人間煙氣熾盛,則旱魃為虐,雨量不調,災害並至!人若平時為煙氣所薰染,臨命終時,神識即隨煙氣入地獄。蓋煙氣閉塞頂門,不能往生,平時雖念佛持咒功深,斯時亦作不得主,思之更為可怖!附志數言,普願有情,戒除惡習,懺悔業障,速成正覺!」

吸煙(卷煙絲煙之類)傷害身體,令人短命,浪費金錢,其害猶小,大害甚多,約有二端:

一.吸煙者,雖有念佛誦經咒之功德,縱經百劫,亦不生微若芥子許之效果。
二. 吸煙者,平時吸煙為氣所薰染,臨終頂門閉塞,不能往生,反隨煙氣墮入地獄。

 藏地大藏經記載:「本師釋迦牟尼佛住世之時,有一次在海底龍宮勝王處,正入甚深禪定之時,在第六天他化自在的二位魔女,因愛戀世尊,而來到佛入禪定之處,以各種妖媚之術來迷惑佛陀。而本師釋迦牟尼佛已是身、口、意三業清淨,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人,對於美色及人間俗情之貪愛執著,早已枯竭殆盡,這時佛從禪定中起(即出定),施展神變,作一彈指,這時二魔女漸入昏沉狀態,而後魔女們看見自己形態變老變醜,生大恐慌之心。

 由此可見,吸食煙草毒品或食用五種葷菜,會導致人們心靈的麻醉及腐蝕,漸為魔力所攝,直至墮入地獄,也就不足為奇了。 

吸食煙草之害,不得三無漏學之益,三毒俱備故也;無法六度功德,六垢皆備故也;無法得生諸佛淨土,以其於佛前觸犯其障故也;不得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以一切根本道,為煙所障故也;不容趨至三寶佛殿前,以減少彼等之功德故也。煙氣上行至天宮,觸於天帝釋、及梵天等,阻瑜伽道,及見修二道;中行至人間,觸尋香無色,及饒益眾生之護法,令其昏昧,則護法勢力衰弱,而資糧道隔絕矣。若作佛之近侍,則觸佛障,雖有念誦功德,縱經百劫,亦不生微若芥子許之效果。及至臨命終時,於法身出現之際,中脈上端,以為煙所遮,則靈性流轉於下;於中陰報身出現之際,雖現天身,以為煙所覆蔽,無所見而失墮於中陰;於出現化身之際,不得貴族善種眾生之胎,以煙根源是由胎血火中焚化,而成吸者邪緣之因故也。

清晨吸煙,阻斷動脈流行,臨命終時,不容或現光明;午間吸煙,阻斷靜脈流行,於中陰時,不容現報身;昏暮吸煙,阻斷中脈上端,於投生時,不容或現化身。何況煙氣惡劣,當為諸善士所共棄也!大蒜及蔥,攝彼類中,亦應永斷。而以煙草毒害最甚,若不戒斷(煙癮),終必符合世尊已往金口誠言:今世貧窮,漸至墮於惡趣,身色不美,而受生於污穢之處。蓋吸煙者,多半生於不淨之中,及食便溺者之族類中也!

     戒除之法,可向三寶前,作虔誠念;於諸有情,生慈悲心,常誦諸佛經咒,乃能淨除矣,若因不識經咒,未能誦念,亦可以佛菩薩名號代之,必有同樣功效,以一聲佛號,能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也!吸煙成癮之人,有以仇視心理,誓願戒除,而終不能戒除者,以有昔日魔女惡願加持,生生世世,未曾捨棄,故非下大決心,求佛加被不可。

《龍舒淨土文》云:「唐人房翥,以勸一人念佛往生之功,而生淨土。」若能流通此文,必有無數念佛人,戒煙往生,乘此功德,往生淨土,絕無疑義!若有刊佈印送流通佛教法寶之力者,幸勿失此良機!

檳榔、毒、煙、酒都相當難戒,尤其是危害最大的毒癮,戒除非常困難,治療後復發率很高。因為吸毒者大都有精神心理問題,多數缺少教育,煩躁、焦慮、自控力弱、空虛無聊、缺乏責任心。導致吸毒的精神心理問題未得到解決,從戒毒所出來後馬上又投入原先的社會環境中,很容易受到誘惑而舊病復發。任何藥物,都無法解決心理問題的根本而給人注入勤勉、誠實的價值觀念。曾告訴戒酒協會創始人:他們在酒瓶中尋找的,是精神上的治療。

  欲提高戒煙、酒、毒特別是戒毒的效率,降低復發率,應從吸毒醉酒的心理根源下手,一方面用各種心理療法,使不良嗜好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人生理想,珍惜寶貴的生命,振作精神,調整心理狀態,全身心投入學習、工作,獲得價值感、意義感、愉悅感,驅除空虛、無聊、愁悶、焦慮等心理垃圾。另一方面,對精神狀態較好及用其它方法治療見效者,可用禪定訓練的方法,使其嘗受到超過酒醉、吸毒的欣快感,以禪悅之正受取代沉醉、中毒之邪受。清代民間宗教真空教曾以向空靜坐,接清化濁的方法戒鴉片煙,效果頗佳。據對1800名練習超覺靜坐者的問卷調查,以前吸煙、吸大麻、飲酒、服用迷幻藥成癮者,在練習靜坐3-21個月後,自然脫癮者達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九十七,療效相當顯著。

  有關研究證明,由迷幻藥所致神秘經驗與禪定經驗頗有不同:禪定沒有對外物的依賴性,由自主調心而致,對身心有諸多益處,體驗為時長久,過後無不良副作用;但酒醉、迷幻藥則對酒、毒品有極強的依賴性,給人的快感為時短暫,有使人煩躁不安、嗜睡、譫妄、失眠、妄想、萎靡不振、呼吸衰竭、神經損害、痙攣等急性和慢性中毒症狀,短暫的快感結束後必然有痛苦感。在服用迷幻藥物者中,只有不足百千分之一的人偶而獲得神秘經驗,然皆一而不再,即此偶然的一半次神秘體驗,也都是相似於禪定、開悟,而非真正禪定、開悟的體驗。佛教的安般禪等禪法,能使人獲得比由吸毒酗酒用致幻劑等所得高級得多的正受,當有更好的戒毒效用。這裡根據佛教密法金剛念誦,介紹一種戒煙、酒、毒禪:
  
      端坐或站立,慢慢放鬆全身,想所嗜好的煙、酒、毒品是魔女排出的穢物,自己因無知而上當中毒,極其有害。思念其諸多害處。可誦持六字真言「嗡嘛呢貝美吽」,先誦念「嗡嘛呢貝美」想像空中有佛光或日月交輝之光加持,戒煙者想其光化為白色純淨雲煙,戒酒戒毒者想其光化為甘露,隨吸氣從自己頭頂緩緩灌入,從血管流經全身,洗滌所中之毒,隨呼氣從一一毛孔或腳底排出體外,排出時默念真言「吽」。體會雲煙或甘露潤澤全身,極其清涼、愉快、安適,比醉酒、抽煙、吸毒的感覺舒適得多,久久安住于這種愉悅、輕快、無憂無慮的感受中,使身心得到很好的休養。若能靜心入定而體驗到哪怕是初級的禪悅,則惡習自除。

 

 

 

arrow
arrow

    kcc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